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古观象台介绍
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最著名的天文台之一。它成立于1934年,位于风景秀丽的南京东南郊的紫金山上。紫金山天文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天文台。建造时,它配备了60厘米孔径的反射望远镜,20厘米折射望远镜和15厘米天文相机,太阳分束器和其他设备。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分被转移到了昆明,其余受到了损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维修了受损的天文仪器,并相继增加了色球望远镜,静止天体镜,双筒望远镜,施密特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等先进的天文仪器。对行星,彗星和人造卫星的观察和研究,以及对太阳的定期观察,可以研究太阳活动的规律并做出太阳活动的预测。紫金山天文台也是中国日历计算的权威机构,负责年度《中国天文年历》和《航海天文历》的编制和出版。
紫金山天文台于1999年开始建造我国最大的近地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将跻身世界同类型的前五名望远镜之列。该望远镜的球面镜的直径为1.20米,净孔径为1米。镜面抛光工作已经开始,预计在2002年完成。紫金山天文台将在江苏盱眙的铁山寺森林公园内建立一个天文台,并放置此望远镜。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建国门。它以前被称为天文台,建于明朝七年(1442年)。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天文观测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观测站之一。它以其完整的建筑,精美的乐器,悠久的历史以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举世闻名。北京古代天文台在明代被称为“天文台”。 有大型的天文仪器,例如简化球体,浑仪球体和浑仪球体,并且在底面装有标准手表和漏壶。在清朝,天文台改名为“天文台”,1911年革命后改为中央天文台。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相继增设了八台大型铜天文仪器,全部采用欧洲天文测量系统和仪器结构。从明朝正统时期到1929年,北京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已有500年历史。在世界上现有的古代观测站中,它保持着最长的连续观测历史记录。此外,它还具有完整性和完整性。该仪器设备齐全,并在国际上享有悠久的声誉。清代制造的八种大型铜天文仪器很大,外形精美,雕刻精美。除了造型,花卉装饰和工艺方面的中国传统特色外,刻度、游表和结构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步和成就,这已成为历史的见证。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无与伦比的历史瑰宝。
现在,北京古天文台已改建为北京天文台所属的北京古天文仪器展览馆,并继续在科学和科普领域发挥作用。

企业微信